收藏:瓷版画——吴敬梓、凡尔纳和塞万提斯

杨道还 4/11/2021

(一)

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里,有一段写一个年过半百的新进士王惠扶乩算命,占词开头两句是,“羡尔功名夏后,一枝高折鲜红。大江烟浪杳无踪,两日黄堂坐拥。……”书中写道,头一句“羡尔功名夏后”,王惠解说,“孟子讲‘夏后氏五十而贡’”,就是夏后氏五十岁当贡生,自己五十岁登科,算是应验的。后面说的都是尚未发生的事情,王惠不知道。后来王惠到南昌作知府,黄堂指衙门正堂,南昌的昌字,恰好符合两“日”。这个故事后面,吴敬梓写道,不仅这个应验了,占词后面的部分,也“无一句不验”,恰好符合占词。

看过一本七、八十年代出的《儒林外史》,前面有个现代的介绍和评论,不记得作者,或者就是出版社“集体”创作的。那里面写,吴敬梓还算是“进步”的,因为他讽刺儒家,属于革命行为;但吴敬梓还是“封建”遗毒,就举了这个占词“无一句不验”为例,说吴敬梓迷信。 (杨道还原创,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wordpress链接)

但这里吴敬梓是开了一个玩笑的。“夏后”的典故出自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,“夏后氏五十而贡,殷人七十而助,周人百亩而彻,其实皆什一也。”这句话讲,夏朝的田赋,号称五十而贡,这个贡法算下来,其实是十抽一,类似于什一税。

夏后氏不是个人名。贡生这个名目,始于明代,此贡不是彼贡。占词的第一句就明显不通。王惠这个读《四书》出身的进士,断章取义,胡乱解释。总之,这段故事讲的是个不通又不通的笑话。吴敬梓写这个冷笑话,留待后人看完暗笑。谁知,几百年之后,又冒了出来一个“王惠”,说吴敬梓迷信。吴敬梓泉下有知,该得意他的嘲笑不朽了。

吾友某,忠厚人也,说,那时的书,介绍中常有曲笔,如“佛头着粪”,无粪就出不了书——或者这是个曲笔。有感,故并记之。

(二)

儒勒·凡尔纳的《八十天环游地球》(1872年)也用了类似的笔法。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福格的富有的英国绅士与人打赌,说环游世界只需80天。

福格这个人有双重性格。一方面,他是英国保守的旧绅士。绅士是一种贵族和骑士精神的结合体,他们衣着和举止考究,等级分明却尊重人格,从内到外严格、迂腐、以至于虚伪地遵从传统上的坚韧、礼貌、勇敢、谦虚、含蓄、与宽宏大量等绅士原则。

但另一方面,福格又是那个时代推崇的机械人、理性人。福格做事情冷静理智、精密准确。他的生活像一个发条人那样日复一日地分秒不差地每天重复。这两种性格联系起来的关键是绅士怪癖,那时没有怪癖的绅士不算是合格的绅士。而福格的怪癖,就是机械人性格。

福格的八十天环游世界,是经过他通过各种运输日期表格精确计算得到的,再加上他精密准确的机器人性格,用理性目光看,实现是不成问题的,他敢为此豪赌,也真的实现了这个计划。

很多人以为《八十天环游地球》是科幻类的,但实际上这是一部《唐·吉珂德》的翻案小说。这个故事并不是在讲理性、机器人、或者工业时代的交通。书中,福格精确计算的旅程每一段都被意外打断,又靠着他的绅士性格和行动补救了回来。与吴敬梓的故事比较来看,福格所谓的精确计算,与扶乩没有差别。从字面上看,他的旅程表,“无一句不验”。但这种应验,与理性或精确计算毫无关系,现实世界充满了阴差阳错,正是也唯有福格的感性冲动和绅士性格,才使他能够克服种种曲折。福格在旅程中不仅收获了爱情,也收获了自己,可以想见,即便他回到原来生活轨道,他也不再是那个发条人。

凡尔纳嘲世人也深。

(三) (杨道还原创,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wordpress链接)

塞万提斯笔下的唐·吉珂德,是个疯子,但最后找回了理性。这个故事精彩之处,也就在这唯一一点。 塞万提斯的嘲笑唐·吉珂德和世人,与凡尔纳 嘲笑福格和世人正相反。这大概是前现代的“先进思想”与现代化后的反思之间的差别。

文学不一定是有用的,但好的文学能够触及和展示的人性,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够触及和展示的,因而是现实的。主张文学、艺术无用论的人,放弃了了解和触及人性的这些有力的工具、以及它们带来的曲径通幽的深远,也就永不能理解人。

纳博科夫(《洛丽塔》的作者)说:“堂吉诃德是一个童话故事,正如荒凉山庄也是一个童话故事,死魂灵也是一个童话故事,包法利夫人和安娜·卡列尼娜都是最优秀的童话故事。倘若没有这些童话故事,世界就会变得不真实。”二十世纪的中国人似乎从未有人达到过类似的见解——中国人似乎仍处在塞万提斯的时代,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,失去了儒士、士大夫和本没有的骑士和绅士,因而也就追求了一种“不真实”。

我于这个不是真实的时代,偶遇两幅唐·吉珂德瓷版画,有感,遂加收藏。附图于下以纪之。

杨道还新著《传统学术与个人修养》已于近日出版:https://www.lulu.com/search/?contributor=Daohuan+Yang&sortBy=PUBLICATION_DATE_DESC

系列介绍文章:

修养:黄鹤升:古人“吾”与“我”之义不同辩证 (转)3

修养:杨道还的“吾”“我”之辨3.1

修养:庄子,内德,吾我之辨3.2

修养:黄鹤升“吾我之辨”解3.3

修养:御梦人3.4

(杨道还原创,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wordpress链接:https://wordpress.com/post/daohuanblog.wordpress.com/341.